技术服务信息
技术服务详细描述
1.研究背景介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和疼痛伴排便习惯和(或)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系疾病,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该疾病可以分为腹泻型IBS(IBS-D)、便秘型IBS(IBS-C)以及便秘腹泻交替型IBS(IBS-A)。其中IBS-D最常见。IBS-D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心理因素、遗传、环境因素、应激、肠道感染等,通过肠道菌群、肠道低度炎症及脑-肠轴途径造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胃肠道动力及内脏高敏感性异常,进而产生相关症状。但是上述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具体机制如何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介导免疫反应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IBS-D患者肠道粘膜存在表达上调,提示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IBS-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故本研究拟通过观察IBS-D动物模型肠道粘膜标本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正常大鼠该信号通路的差异,并阻断该信号通路后观察IBS-D大鼠的症状、肠道粘膜的微观结构的变化,明确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IBS-D发病中的作用。
2.技术方案:
2.1建模-信号通路激活:
选择SPF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冷-热结合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
2.2建模后的信号通路干预:
分组 |
干预处理(A组) |
干预对照(B组) |
空白对照(C组) |
操作 |
建模后腹腔注射二硫代氨基甲酸***烷(12只) |
建模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只) |
健康SPF级大鼠(12只) |
目的 |
干预后A组与C组大鼠肠道粘膜TLR4、NF-ΚB、组织形态的超微结构、粪便中双岐杆菌、乳酸杆菌及肠球菌数量及血清IL-8、IL-10、TNF-α差异 |
干预后B组与A组肠道粘膜TLR4、NF-κB、粪便性状、肠道粘膜的超微结构、及粪便中双岐杆菌、乳酸杆菌、血清IL-8、IL-10、TNF-α差异 |
形成空白对照 |
2.3.整体技术路线图:
2.4拟解决的问题: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IBS-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药物干预后,即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后对IBS-D的发生可能发挥的作用?
TLR4/NF-κB信号通路能否成为IBS-D治疗具有潜力的靶点?
3项目评估:
IBS-D模型的建立:建模过程复杂,周期长,难度中等。
实验分组后至少需要保证每组5只的模型小鼠生存,检测的具体指标较多,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机理探究,从分子水平,蛋白水平,病理形态学,菌群整体改变等多个角度进行疾病进程的验证。
信号通路的干预结果能否达到预期?
4项目流程:
5.实验结果(部分展示):
结果一:不同处理组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量差异(部分图片)
结果说明:与C组大鼠相比,A组大鼠肠道组织TLR4、NF-κB明显升高(P<0.05);与A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肠道组织TLR4、NF-κB明显降低(P<0.05)。
结果三:不同处理组肠粘膜的病理形态差异(部分图片)
查看整体课题服务 产品的用户还对以下产品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