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微信推文【完整梳理: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策略及进展】中,我们提到普通民众关心现在是否有安全有效的药物接近面世,科研人员和生物医药公司也关注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靶点与策略。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抗体药物的开发: 表1. 目前部分基于新冠病毒基因组和病理学特性开发的 针对性新药列表 那么现在,在抗体药物研发这一块,又有什么新的进展呢?我们先从这个病毒的机理讲起。 COVID-19病毒分子水平作用机理推论 COVID-19病毒利用表面的Spike protein,通过识别人体正常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入侵人体,之后人体的自我免疫会启动,抗击病毒的免疫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刺激更多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被刺激的免疫细胞也会继续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大量而迅速增多的细胞因子会形成细胞因子风暴,最终会引来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自身的攻击,这种不分敌我的“**式攻击”会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 基于COVID-19病毒作用机理的抗体药物开发 Spike protein是COVID-19病毒入侵人体结合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所必须的,因此是目前开发针对COVID-19病毒的治疗性抗体的关键目标。 1. 1月28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应天雷教授团队在BioRxiv发表文章称,SARS-CoV特异性人体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与COVID-19病毒表面spike protein受体结合域有效结合,进而干扰病毒与ACE2受体的结合【1】。CR3022目前还在临床前,或有潜力成为COVID-19病毒抗体药物。 2. 2月12日,Vir Biotechnology宣布鉴定出结合COVID-19病毒的两款单克隆抗体【2】。两款单抗结合COVID-19病毒的spike protein,结合表位是ACE2结合介导进入细胞的部位。现在Vir Biotechnology正与国际合作作者共同评估对于COVID-19病毒的中和活性,是否能有效阻止病毒入侵细胞。如果成功,将大大缩短抗体药物开发的时间。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免疫靶点的抗体药物开发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炎症反应综合征,很多免疫相关靶点也可列为治疗性抗体的目标。 作用于IL-6受体的托珠单抗(Tocilizumab)被认为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此单抗药物已进入临床,主要针对COVID-19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现象。其临床试验已初步显示出阳性结果。 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和血清治疗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由康复者捐赠的含高效价COVID-19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或为治疗COVID-19的另一种思路。 2月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布消息称,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10余位危重病人在治疗后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3】。 然而与庞大的患者数量相比,康复者数量太少,血浆制品更是稀缺。这也是为什么金银潭医院院长呼吁康复患者在不影响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捐献血浆,拯救其他患者。 除了血浆,血清中同样含有抗体成分。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康复者的血液,分析并且拿到可以有效的中和病毒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序列,随后便可以在体外制备抗体了。这种抗体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克服动物源抗体及嵌合抗体的各种缺点。不过这种方法虽然理论上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操作中的工作量和困难程度都是巨大的。 结 语 目前COVID-19的病死率并不高,低于SARS和MERS病毒。但其高传染性或许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主要障碍之一。我们期待更多的研发成果能够有效的推进疫情治疗的工作进展。希望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一线抗疫的英雄们都可以平安归来! 表2. 病毒鉴定方法所需产品 表3. 抗击病毒的研发和科研产品 👉 新型冠状病毒 qPCR检测方案 👉 疫苗抗体研发所需原料及耗材 👉 血培养鉴定所需原料及耗材 科研进展 病毒纯化,这些方法简单快捷一篇就懂 主动防御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究进展 警惕新冠肺炎下的“细胞因子风暴”,这些整理或许可以帮到你 完整梳理: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策略及进展 病毒横行,我们的免疫系统能扛过去吗? 新冠科普 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 默克在行动 默克生命科学“绿色通道”全速响应,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参考文献: 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8.923011v1 3.http://www.sinopharm.com/s/1223-4126-37585.html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育路227弄3号前滩世贸中心(二期) C栋, 15-18层
联系人:客户部
电话:400-889-1988
传真:
Email:ordercn@merckgroup.com;helen.jiang@merck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