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动力学调节机制-技术前沿-资讯-生物在线

微管动力学调节机制

作者:上海睿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012-06-25T00:00 (访问量:6591)

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必须在临界浓度以上,二聚物才能聚合为微管,当浓度低于临界浓度时,微管解聚。加入鞭毛或者微管的碎片,即相当于晶核形成位点,则可以加快微管的初始聚合速率。由于细胞绝大多数的微管以负端结合于微管组织中心,所以可以断定微管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正端。Tseng等[2]研究表明,应用某些药物可以提高或降低微管装配的临界浓度,从而来抑制微管聚合或促进微管蛋白装配。非稳态动力学模型认为决定微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是GTP-β-微管蛋白加载到微管正端的速率。Caplow M等[3]研究表明,当微管正端的帽状结构亚单位含有GDP-β-微管蛋白而不是GTP-β-微管蛋白时,微管变得不稳定而很快发生解聚。当微管收缩得很快时,使得微管壁上GDP-β-微管蛋白暴露;或者微管增长比较缓慢时,额外的亚单位加载到微管正端之前,GTP-β-微管蛋白已水解为GDP-β-微管蛋白,则解聚趋势将有所增强。

微管相关蛋白可以分为二类:微管相关蛋白Ⅰ型,即MAP1A和MAP1B,含有许多个Lys-Lys-Glu-X氨基酸重复序列,这些是带有负电荷微管蛋白的结合位点,因而可以抵制微管内部微管蛋白亚单位之间的电荷排斥力,起到了稳定微管的作用;微管相关蛋白Ⅱ型,包括MAP2、MAP4以及tau。这些蛋白的特征是在微管结合区域含有3—4个重复的18个残基序列。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Wnt,LRP,GαQ,Gαo,Dvl,cdc42,Par1,Par3,Par6,aPKC,MARK,MARK2,Rac1,Spred1,TAOK,TESK,Cofilin,LIMK,TPPP,PIP3,LL5β,Tau,Rho,mDIA,APC,EB1,Erk,MAPKAPPK,GSK-3β,CRMP2,AKT,RTK,Neurotrophins,PI3K,PTEN,ROCK,MAP1b,CLASP,CLIP,XMAP215,ICIS,MACK,Cdk1,MCAK,Aurora B,CaMK,PKA,Erk,Stathmin,Stat3,Src,Tiam1,cAbl,Trio,mDIA1,RhoGEF,MTSTABILITY,MT等。

点击图中信号分子,自动寻找相关产品

上海睿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上海市宜山路508号景鸿大厦13楼C座

联系人: 赵先生

电 话: 021-64689014

传 真: 021-64689012

Email:zhiyang.zhao@scimall.cn

相关咨询

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2012-06-28T00:00 浏览数:21165)

Hippo信号通路图 (2012-06-28T00:00 浏览数:30412)

脊椎动物中 Hedgehog 信号通路图 (2012-06-27T00:00 浏览数:8038)

Wnt信号通路图 (2012-06-26T00:00 浏览数:17187)

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信号通路图 (2012-06-26T00:00 浏览数:70651)

NovaCell六千种抗体全线六折优惠,注册即送500元抵用券 (2012-06-26T00:00 浏览数:4773)

AMPK信号通路图 (2012-06-25T00:00 浏览数:17177)

微管动力学调节机制 (2012-06-25T00:00 浏览数:6591)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2012-06-21T00:00 浏览数:11556)

Alzheimer疾病中淀粉粥样蛋白斑点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信号通路图 (2012-06-21T00:00 浏览数:6336)

ADVERTISEMENT